走进海州区新建社区,原本斑驳的墙面摇身一变,成为承载“孝老爱亲”文化的艺术长廊,无声诉说着传统美德;闲置已久的边角地摇身一变,成为精致宜人的“口袋公园”。清晨时分,老人们在此悠然锻炼,享受惬意时光……这些鲜活生动的场景,正是海州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的真实写照。近年来,海州区以“绣花功夫”推进老旧小区改造,探索出一条“党建引领、文化赋能、智慧管理、绿色发展”的特色改造路径。
“城市治理的‘最后一公里’就在社区。”海州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。3年来,全区累计投入改造资金近17亿元,完成296个老旧小区改造,惠及居民5.8万户。改造过程中新增口袋公园12处、社区文化广场28个,居民满意度调查显示,满意率达95%以上。这一改造成果还吸引了央视《经济半小时》栏目的关注,获得专题报道,成为老旧小区改造的“海州样板”。
海州区就将党建引领贯穿改造始终。改造之初,各社区党委组建“小板凳宣讲团”,用通俗易懂的“百姓话”,把政策宣讲会开到小区庭院、居民家中。“以前开会都在会议室,现在搬到了家门口,我们听得明白,也敢说心里话。”新浦街道居民张阿姨说。通过这种方式,仅新浦街道就收集到加装电梯、增设养老设施等建议130余条,让居民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参与者”。
改造后的小区,文化赋能的匠心随处可见。主题墙绘以生动形象的画面传递“孝老爱亲”“邻里和睦”的文明新风;“家风家训馆”内,居民们齐聚一堂,分享家族故事,传承优良家风。社区创新推出的“文明积分制”,将垃圾分类、志愿服务等文明行为量化为积分,居民可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,让文明实践既有“烟火气”,又充满温情。
老旧小区改造,“改”只是第一步,“管”才是关键。针对“改后失管”难题,海州区着力完善长效管理机制,全方位提升小区整体环境。通过推行市场化物业服务、社区保障性物业管理、业主自治管理等多元模式,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。同时,创新打造以党建引领、网格管理、警务管理、物业管理、居民自治为核心的“五位一体”社会治理新模式,助力基础条件较好的小区创建“示范小区”。此外,海州区还引入智慧社区管理平台,为居民提供养老、托幼、购物等智能化便捷服务;大力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,有效解决停车难等问题,实现小区管理无死角、全覆盖。
“现在推开窗户就能看见绿意,孩子们放学后都喜欢来这儿玩。”幸福路街道的陈阿姨指着家门口新建的“润海园”口袋公园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这座口袋公园不仅配备了休憩长廊和健身设施,还贴心设置了海洋生物科普展板,集休闲、娱乐、学习功能于一体,成为居民们的“心头爱”。在老旧小区改造进程中,海州区始终坚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。截至目前,全区已累计建成43处口袋公园,改造雨污管网达300公里,环保投入占比高达35%,让绿色成为老旧小区最鲜明的底色。
“老旧小区改造,不仅要‘面子’光鲜亮丽,更要‘里子’舒适宜居。”海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,将聚焦适老化改造、智慧社区建设等重点领域,持续以“绣花功夫”提升城市品质、传递民生温度,让文明之花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绚丽绽放,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。